您的位置: 政务公开 > 防空防灾 > 人民防空

【记忆人防】走进人民防空的历史长河,从“深挖洞,广积粮”开始

来源:盟人防办 作者:盟人防办 发布时间:2020年08月24日 分享到:

  新中国人民防空工作创立于1950年10月31日。提起人防,熟悉的人能说出“走、藏、消”等术语,不熟悉的人也知道疏散演练、警报试鸣、防空地下室等。但是,新中国的人民防空是怎么起源的?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?能说出这些知识的人却不多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人民防空的历史长河,共同回顾人民防空的发展历程吧。

  一、从应急建设到长期准备:不平常的创建与成长

  提起人防,老一辈人都不会忘记3个词——“深挖洞、广积粮、不称霸”。1931年11月7日,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时,事先做了一些防空措施,设在长汀城郊的假会场被炸成一片火海。那天起,加强防空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关注重点。后来,在朱德的提议下,中共苏区建立了“防空、防毒委员会”。

  

  1950年10月31日,周总理亲自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全国的防空问题,经毛主席批准,中央于当日向各中央局、分局发出了《关于准备人民防空工作问题》的电报,标志着新中国人民防空的创立。

  1978年,随着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,10月份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又确立了“全面规划、突出重点、平战结合、质量第一”的新时期人民防空工作方针。

  二、从封闭到开放:平战结合发挥三个效益

  改革开放之后,人防部门开始重新认识地下空间。为解决开发建设中的投资问题,各地人防部门广开门路,由一家投资转向多元化投资,广泛吸纳社会资金联合开发。国家也及时调整了政策。从而形成了一股新的地下开发热,使人民防空的综合效益稳步上升。

  如今,各级人防部门顺应市场经济大潮,因“洞”制宜。从人防和经济发展的双重需要出发,“防空洞”既作为战场,也当成市场建设,追求战备、社会、经济的综合效应。

  三、从单一到一体化:打造抗得住的人防“利器”

  我国从第三次全国人防会议之后,人民防空建设在服从服务于改革开放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下行动,深挖的“洞”虽在减少,但是质量不断提高。我国颁布了人防工程建设和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19部,基本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人防建设标准规范体系,大大增加了人防的科技含量,提高了人防工程质量,提升了人防的综合防护能力。

  2005年10月的第五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是人民防空工作的一次里程碑,这次会议确立了新世纪新阶段人民防空建设的指导思想,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。

  四、从人治到法治:走科学化依法管理之路

  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从第三次到第四次之间,相隔22年。在此期间,我国人民防空事业并没有停滞,相反跟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前进,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成果。

  1984年7月20日,国务院、中央军委发布《人民防空条例》。1996年10月29日,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》,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。这是我国第一部指导、规范人民防空工作的法律。

  五、从地下到地上:防空防灾联手筑屏障

  伴随着我国《人民防空法》的诞生,人民防空与应急救援的一体化建设已在上海、辽宁等地露出了“尖尖角”。

  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提出,要把人民防空作为应急管理的重要力量,要求努力构建与国家安全和发展需要相适应,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人民防空体系。

  实际上,我国东北地区和上海市自80年代以来就积极探索战时防空与平时抗灾救灾相结合的新模式。此后,一些地方的人防办相继加挂民防办的牌子,或改称民防局,积极参与应急管理,发挥职能作用。

  六、从今天看明天:“深挖洞”不会过时

  当前,世界安全形势复杂多变,人民防空依旧任重道远。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指明了人民防空的发展方向。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,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深化,给人民防空建设带来了新的历史契机。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的快速推进,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的推广应用,更为人民防空建设注入了活力。
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网站声明 | 网站地图 | 联系我们

地 址: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五一北大路85号 电话: 0482-8100356 传真: 0482-8282841 Email: mrfbwz@126.com

兴安盟国防动员办公室主办 网站标识码1522000016 蒙ICP备05002755号-2

Copyright 2015 www.xam.gov.cn All Rights Reserved